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除斥期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除斥期间都是多久)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3.24
710
民法典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法律主观:《民法典》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是: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除斥期间法律主观:可撤销合同的除斥期间情形: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一条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行使的除斥期间是多久

法律主观:

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一年或者五年。,合同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1.最长除斥期间:五年。,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2.短期除斥期间:,原则上是一年。,自撤销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的,撤销权消灭。,债权人撤销权的适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前存在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2.债务人对其财产或者财产权益进行了不合理的处分;,3.债务人的行为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法律客观:

《 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一条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撤销权的除斥期间

法律主观:

撤销权的除斥期间规定:一般情形下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为1年,撤销权应该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但是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因为重大误解而具有的撤销权除斥期间是九十日。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一条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民法典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

法律主观:

《民法典》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是: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九条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一条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除斥期间

法律主观:

可撤销合同的除斥期间情形: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其他。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可撤销除斥期间

法律主观:

一、撤销权的除斥期间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

1、一般情况下:合同一方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

2、重大误解的情况下:合同受损一方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90日内。

3、受胁迫的情况下:合同一方当事人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

4、最长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合同一方当事人自合同成立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便消灭。

二、什么是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预备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除斥期间也是某种法律事实,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行使其权利,其权利即被除斥。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24条规定: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未作出接受遗赠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权。

除斥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的特征在于:

(1)它是权利人依法可行使权利的期限,其本质是权利的存续期;

(2)它是法律规定的不变期间,一般不发生期间中断、中止或延长问题;

(3)其适用直接凭借法院职权,不取决于当事人诉讼主张;

(4)其期间原则上自权利确立之日起算;

(5)它所消灭的是实体权利(非胜诉权)且一般适用于形成权,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

三、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有哪些

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指对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的权利人,使其丧失在诉讼中的胜诉权的法律制度。除斥期间为法定的权利存续期间,因该期间经过而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二者的区别如下:

第一、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也可适用于请求权,如《产品质量法》第45条第2款规定之10年期间。

第二、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须两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经过和权利继续不行使之事实状态;除斥期间只需一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经过。

第三、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并不使不行使权利本身消灭,而只是消灭附着于其上的胜诉权;而除斥期间则使权利本身消灭。

第四、期间起算点不同。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即权利人能行使权利之日起开始计算;而除斥期间自权利成立之时起算。

第五、期间是否可变不同。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可以中止、中断、延长;而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不能中止、中断、延长。

第六、法院是否可依职权主动适用不同。诉讼时效之经过必须经享有时效利益之人为主张之后法院才可适用之;除斥期间之是否经过,法院应依职权主动调查而适用之。《民法典》所规定的1年、90日的撤销期限均为除斥期间,除斥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民法典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法典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是:(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等。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

民法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时效)

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对于重大误解的客体,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 ...
综合知识
91热度

民事法律行为类型(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类型)

民事法律行为的四种类型法律分析: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合法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哪六种法律分析:法律行为的分类如下:(1)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可分为: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民事 ...
综合知识
316热度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哪些)

法律客观:《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A.基于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B.因一方欺诈,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 ...
综合知识
814热度

公对公跨行转账需要多久到账(公对公跨行转账需要多久到账已审核,银行能撤销吗)

5万元(不含)的跨行转账,0:00-17:15和工作日非最后一日20:30-24:00内提交的交易,一般半小时内到账,大于50万元(不含)的跨行转账,假期最后一日20:30-24:00内提交的交易,一般半小时内到账,其他时间一般在假期最后一日20:30-21:00到账,5万元( ...
综合知识
912热度

撤销行政行为的诉讼时效(撤销行政行为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诉讼时效法律主观:对撤销房产证行为提起诉讼时,适用我国民法总则的 ...
综合知识
264热度

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期限(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撤销期限)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期限法律主观:可撤销的 民事法律行为 的时效为一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撤销权消灭 :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 行使撤销权,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期限法律主观:一、民事法律行为可 ...
综合知识
550热度

民事法律行为撤销的法律后果(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因为撤诉仅仅是在程序上予以终结,对原、被告、第三人,或者上诉人、被上诉人之间所诉争事实的实体上的权利义务并未作实质性 ...
综合知识
915热度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民法典中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 ...
综合知识
255热度

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还是可撤销)

民事欺诈的认定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的行为,欺诈方具有欺诈的故意,具体是 ...
综合知识
314热度

合同撤销权的法律规定(合同撤销权的除斥期间)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 ...
综合知识
278热度

交付是民事法律行为吗(交付登记是民事法律行为吗)

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法律客观:《 民法典 》第一百十三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在双方法律行为,相互意 ...
综合知识
154热度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诉讼时效(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诉讼时效的中断)

合同可撤销的期限是1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时效法律分析: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
综合知识
541热度

什么是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什么是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举例说明)

【答案】:C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并生效,但因意思表示不真实,可以因行为人撤销权的行使,使其自始不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客观:《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 ...
综合知识
214热度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种类)

民事可撤销的法律行为法律主观: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并生效,但因意思表示不真实,可以因行为人撤销权的行使,使其自始不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一、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可撒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并生效 ...
综合知识
446热度

对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权撤销的机构是(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权撤销的机构)

B项正确,根据《民法总则》第151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 ...
综合知识
874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