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1~118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规律)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1.09
652
一、1-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1-10号元素:H氢、He氦、Li锂、Be铍、B硼、C碳、N氮、O氧、F氟、Ne氖11-20号元素:Na钠、Mg镁、Al铝、Si硅、P磷、S硫、Cl氯、Ar氩、K钾、Ca钙二、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扩展资料元素周期表发展史:拉瓦锡在1789年发表的《化学基础论》一书中列出了他制作的化学元素表,一共列举了33种化学元素,简单分为属于气态的简单物质、能氧化和成酸的简单非金属物质、能氧化和成盐的简单金属物质、能成盐的简单土质四类。

元素结构示意图的顺序

以下是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按元素周期表顺序排列:

其中,“Ο”,表示原子核;

圈内“+”号, 表示质子所带电荷的性质;

圈内数字“1、2、3…”,表示核内有1、2、3…个质子;

圈外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所夹的数字为该层容纳的电子的数目。列如:氧(O)原子有2条弧线,表示它共有2个电子层。2,6表示第一、二电子层有2,6个电子。

扩展资料:

原子结构示意图特征简介

1.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列的,从里到外1,2,3,4,5,6,7。

2. 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当电子层超过三层时,倒数第二层不超过18个电子;当电子层超过四层时,倒数第三层最多不超过32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3. 最外层8个电子的结构叫做稳定结构(特殊的是稀有气体中的氦是最外层2个电子)。

4.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

5. 每层最多排2n²个电子(n表示层数)

6.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到电子. 化学性质不稳定

7.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He元素(2个电子)不得不失(达到最稳定状态,所以稀有气体性质较稳定)。

8. 任意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电中性(即不显电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原子结构示意图

1—20号元素符号、名称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1-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1-10号元素:H氢、He氦、Li锂、Be铍、B硼、C碳、N氮、O氧、F氟、Ne氖

11-20号元素:Na钠、Mg镁、Al铝、Si硅、P磷、S硫、Cl氯、Ar氩、K钾、Ca钙

二、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扩展资料

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拉瓦锡在1789年发表的《化学基础论》一书中列出了他制作的化学元素表,一共列举了33种化学元素,简单分为属于气态的简单物质、能氧化和成酸的简单非金属物质、能氧化和成盐的简单金属物质、能成盐的简单土质四类。

1829年,德国的德贝莱纳首先发表了“三元素组”的假说。他发现,在许多元素中分别存在着一组特别相似的三种元素。例如氯、溴和碘一组(叫做卤素),锂、钠和钾一组,钙、锶和钡一组,硫、硒和碲一组等等。

1869年,门捷列夫根据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既元素周期律。把现有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中,并在留下空白位置,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素周期表

求20号后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0号后元素的原子结构如下图所示,准确的模型图请查看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网上查不到的专业知识,可以尝试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内查询相关的书籍或期刊论文。

1、截图一,20~26,53~59元素的原子结构图

2、截图二,27~33,60~66元素的原子结构图

3、截图三,67~73,101~107元素的原子结构图

4、截图四,74~80,108~114元素的原子结构图

5、截图五,81~87,115~118元素的原子结构图

6、截图六,87~93元素的原子结构图

7、截图七,94~100元素的原子结构图

扩展资料:

原子结构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²。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3、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怎样的呢?

元素周期表前20个元素符号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结构示意图一样,人们可以用离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离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

小圈和圈内的数字分别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在书写离子结构的时候需要注意离子核外电子一般为8电子(或2电子)的稳定结构。

扩展资料:

原子核外第一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排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或半径较大的原子,较易失去电子(一般为金属元素,如:钾K,钙Ca等)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少于4的原子(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如:硼B,碳C等)则较易获得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达到饱和状态(第一周期元素2个电子、第二第三周期元素8个电子)时,性质最稳定,一般为稀有气体(氦除外,最外层有2个电子,性质也很稳定)。

在气体放电过程中以及受控聚变装置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中,有大量的工作气体原子和杂质原子被剥离了最外层电子,成为离子。例如氧原子,若失去一个电子记作OⅡ,若失去两电子记作OⅢ,以此类推。

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

例如,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用“Na+”表示。硫原子获得二个电子后带元素符号:统一采取该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的符号(往往正负电的数字写在正负号的前面)。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离子

1~118元素电子排布图

1~118元素电子排布图如下:

原子序数(atomic number)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符号为Z,在数值上等于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或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例如碳的原子序数是6,它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也是6。

原子序数是一个原子核内质子的数量。人们按照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拥有同一原子序数的原子属于同一化学元素。原子序数的符号是Z。

一般原子序数被写在元素符号的左下方。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在没有形成离子的情况下)。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在制定他的元素周期表时发现,假如他将元素按其原子核质量来排列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情况。比如碲的原子核比碘重,但从化学性能上来说,碲明显是与氧、硫、硒一族的,而碘与氟、氯、溴是一族的,也就是说,碘要排在碲之后。

1913年亨利•莫斯莱发现这个异常的解决方法是不按原子重量,而按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序数来排列。

到2007年为止,总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是存在于地球上。

每个化学元素依其元素电中性时电子的个数(也就是原子序数)不同,会有独特的化学性质。电子的电子排布依照量子力学的原理,不同电子层的电子个数,特别是价电子的个数,是决定化学键特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元素可以定义为由许多有特定原子序数的任意原子混合而成的物质。

新发现的元素一般会用其原子序来表示,到2010年为止,已经发现原子序1至118的元素。新元素的合成是用离子撞击有高原子序的靶原子,而离子和靶原子的原子序和等于要发现元素的原子序。

一般而言,当原子序越大,其半衰期越短,不过可能针对特定质子数及中子数的同位素,会存在稳定岛,其半衰期会较相同原子序的元素要长一些。

化学前36位原子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

【规律】:

1-2电子层:1层,示意图:1-2

3-10电子层:2层,示意图:2 1-2 8

11-18电子层:3层,示意图:2 8 1-2 8 8

19-20电子层:4层,示意图:2 8 8 1-2 8 8 2

21-30为非主族元素,示意图为2 8 9 2-2 8 18 2

原子结构示意图1到79

+19 2 8 8 1 钾 K

+20 2 8 8 2 钙 Ca

+21 2 8 9 2 钪 Sc

+22 2 8 10 2 钛 Ti

+23 2 8 11 2 钒 V

+24 2 8 13 1 铬 Cr

+25 2 8 13 2 锰 Mn

+26 2 8 14 2 铁 Fe

+27 2 8 15 2 钴 Co

+28 2 8 16 2 镍 Ni

+29 2 8 18 1 铜 Cu

+30 2 8 18 2 锌 Zn

+31 2 8 18 3 镓 Ga

+32 2 8 18 4 锗 Ge

+33 2 8 18 5 砷 As

+34 2 8 18 6 硒 Se

+35 2 8 18 7 溴 Br

+36 2 8 18 8 氪 Kr

+37 2 8 18 8 1 铷 Rb

+38 2 8 18 8 2 锶 Sr

+39 2 8 18 9 2 钇 Y

+40 2 8 18 10 2 锆 Zr

+41 2 8 18 12 1 铌 Nb

+42 2 8 18 13 1 钼 Mo

+43 2 8 18 13 2 锝 Tc

+44 2 8 18 15 1 钌 Ru

+45 2 8 18 16 1 铑 Rh

+46 2 8 18 18 钯 Pd

+47 2 8 18 18 1 银 Ag

+48 2 8 18 18 2 镉 Cd

+49 2 8 18 18 3 铟 In

+50 2 8 18 18 4 锡 Sn

+51 2 8 18 18 5 锑 Sb

+52 2 8 18 18 6 碲 Te

+53 2 8 18 18 7 碘 I

+54 2 8 18 18 8 氙 Xe

+55 2 8 18 18 8 1 铯 Cs

1~113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不用图也可以,标注:例如:钠Na2-8-1就可以)

H 1、O 2-6、Na 2-8-1、Mg 2-8-2、Cl 2-8-7、Al 2-8-3、Be 2-2、F 2-7、S 2-8-6、Li 2-1。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²。 其次,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第三,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扩展资料

对于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先确定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即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如24号元素铬,其原子核外总共有24个电子,然后将这24个电子从能量最低的1s亚层依次往能量较高的亚层上排布。

只有前面的亚层填满后,才去填充后面的亚层,每一个亚层上最多能够排布的电子数为:s亚层2个,p亚层6个,d亚层10个,f亚层14个。最外层电子到底怎样排布,还要参考洪特规则,如24号元素铬的24个核外电子依次排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子结构示意图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